第586章秘密调集兵力中

话虽如此,赵括的这一反制秦韩的布局也的确堪称精妙,但精妙归精妙,真的要实施起来,却并没有赵括嘴上说的那么容易。

赵国自家土地上的转进就不说了,单单是在秦国国内的一番上下腾挪,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从上党郡一路向西转而向南,过河东、入河西、寇函谷关。这一路何止纵横数百里,所过之城更达百数,虽则秦军主力尽数西调,可这百里之途,秦人又岂会让赵军轻易通过。

即便不说沿途秦军的拦截,单单是粮食,就很成问题。

这遥遥数百里,李牧想要强行打下一条通道来,不是不可以,可这样一来,本就不富裕的兵力还要被粮道分薄,剩下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入寇函谷,更无法对有着二十万大军的秦军主力形成威胁。

而想要以河东和河西之地威胁秦军主力回防,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秦王甚至会从巴蜀调兵,也绝不会从前线撤军。

只有让大军冲到函谷,威慑关中,秦王才不敢轻易调兵出关,只有截断了洛城,才能威胁秦军主力的安全。

所以,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迅速穿插至函谷关,在转而向东,趁着秦军没有回过神的功夫,夺占洛城,将秦军囤积在洛城之中的粮草收为己用。cuxi.org 猪猪小说网

如此一来,李牧有了粮食,而作为敌人的秦军却没了粮食,秦军主力向后撤退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不管李挺要不要再在半路上对秦军下手,这一场战役,实际上,赵国已经完胜了。

所以,归根到底,这次的作战,就是一个字“快”,只要快,也只有快,才能释放出赵军骑兵的威力,才能在这场赵秦之战,以最有利于赵国的结果收场。

当然了,此战对于赵国而言,需要过好几道难关,对于秦国而言,那自然是有着更多的机会能够挫败赵括的战法。

不过,一来,赵括对于李牧有着信心,虽然困难重重,李牧也必定不会让自己失望;

二来,所谓“取法乎上而得乎中”,赵括也并不认为一切都会按照自己所预设的那般进行,其实在大量的流民进入赵境开始,这场战役,赵国已经处于不败的地方。而现在的一切,只不过是想要的更多而已,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与宦者令交代完了军事调整后,赵括继续说道:“第三,命平原君并代郡之吕不韦,全力保障大军粮草,为令大军行动方便,着代郡立即调集食盐,结合胡人之工艺,赶制肉干。务必保证大军在离开上党郡后,至少仍有二十至三十日之口粮。”

“第四。”赵括随即抬头看向了仍旧站在原地的孙崮,道:“羽林卫、暗卫全力发动,为大军抵达函谷探明道路,并随时将秦军动向等情报汇总于李牧将军处。”

“孙崮。”赵括接着说道。

“末将在。”下头的孙崮立即抱拳道。

“汝当知之,此战之要,在于快速挺进,以打秦军一个措手不及。”赵括接着道:“要快速挺进,路线之选择,尤为重要;路线之择,全在情报也。”

“是。”孙崮点头道:“末将知晓。”

“收拾一下吧。”赵括接着说道:“对外情报以你羽林卫为主,你收拾一下,前往上党郡,随后汇合李牧军,作为其副将,专管情报诸事,与其一同西行。”

“是。”孙崮有些惊喜的答道,显然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做了这个羽林卫将军后,还能踏上战场。

这可着实羡慕死了护卫在殿外的赵韦将军,要不是担当着护卫宫室的责任,此时赵韦已经冲到赵括的面前,请命而战了。

赵括当然没有忘记自己手下战力最强的将军,只是此战却还不是赵韦一显身手的时候,即便去了战场也发挥不出他的战力。

不仅仅是他,包括陌刀兵和铁甲重骑在内的底牌,赵括是一张都不想出。

原因很简单:还不到时候!

此战说白了,还是在消耗秦军,甚至连削弱都算不上,没有攻城略地,更没有死战求胜,更多的只是战略上的欺骗与合围而已。

即便一切如自己所想的一般,顺顺利利地占据了洛城,秦军也未必就会与自己死战。

毕竟洛城虽为天下之中,地形却并非函谷关那样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明知会被前后夹击的情况下,秦军最可能的选择不是决战,而是后撤。

而这,却是赵括最为希望的结果。

不仅秦国不能占领周王畿全境,自己甚至还能占据泰半,而这泰半的地盘,不管是卖给魏国还是韩之国,甚至是齐国,显然都会有个不错的价格。

“转告李牧。”赵括的声音再度响起:“此战,不战即为大胜。”

闻言,孙崮微微一愣,但很快还是抱拳点头答应道:“是,告知李牧将军:此战,不战即为大胜。”

听着孙崮的重复,赵括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去准备吧。午后便立即出发。”

“是。”孙崮立即再度答应道,随即双手抱拳,缓缓地退出了殿阁之中。

一旁的宦者令也随即将誊写好的王命交给赵括审阅,略略扫过一边时候,赵括随即印下了自己的印玺,道:“立即传命去吧。”

“是。”宦者令也立即答应道。

就这样,随着邯郸城中一只只信鸽的放飞,秦韩的联盟尚未互换国书行文呢,赵国这里的应对办法,反而是先行下达了。

当然,知晓韩国即将反水的人,却被赵括控制在寥寥数人而已,就连平原君,赵括都没有告知实情。

不是赵括不信任平原君,而是赵括在有意识地将军政渐渐分开。

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封疆大吏,在赵括的列表之中并不需要。

因为绝大部分的行动都是在代郡的李牧吕不韦在执行,邯郸城中,反而依旧的平静,加上赵括严格地保密,自然也没有被秦国的黑冰台得知任何的消息。

至于秦王,所得到的消息也不过是韩王终于同意撤军的消息。

秦王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保密,只可惜,他不知道的是,早在韩之国,赵军就已经拿到了这个消息。

很快,前线的王龁也终于得到了消息,兴奋之中,王龁却并没有叫停正在进行的激战,即便此战,秦军又将付出数千的损失。

显然,这样的做法依旧是在麻痹联军。

不到最后一刻,王龁绝不会轻易亮出自己的底牌——这是长平之战中,赵括教会给他的。

而在三日之后,一队马车忽然出现在了新郑城外的官道之上,数十秦军甲士护卫期间,外围更是有着上百的韩军甲士扈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