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打开眼界

三观是一个问题,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李承乾毕竟是一个太子。

李世民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这要是引起他的不满,那楚风就太冤了。

李承乾也不是一个没有见识的,自然知道,像是这样一本书,读起来朗朗上口。

显然写书之人也不是泛泛之辈,也不可能那么轻易的就能得到太多类似的书籍。

最为重要的就是,像是这样的文体,李承乾之前都没有见到过,显然是首创。

这一点上跟楚风万千不同,毕竟后世的横行,楚风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可是李承乾却是第一次看到,自然读起来有些上头,于是有些无奈的点头说道。

“本王也派人在民间寻找类似的书籍,可惜一无所获,一切都拜托你了。”

楚风想了一下,有意的让李承乾把看过的《三国演义》跟现实结合,于是就说道。

“现如今陛下让在下前往南召之地,殿下可曾想过这是为何?”

毕竟现在李承乾也开始接手一些简单的国事,对于大唐的情况自然很是了解,开口就说道。

“那是父皇担心将来吐蕃成为我大唐的心腹大患,南召之地易守难攻,要是能够拿的下来的话,将来一旦吐蕃有异动的话,那么南召就会成为吐蕃的后顾之忧。”

回想了一下《三国演义》之中的情节,然后楚风说道。

“当初刘虞在幽州对外族实行怀柔之策,而与其属下公孙瓒对外族用强的想法冲突甚大,以至于最后被公孙瓒所杀,在下想问殿下,对于外族之策是当以怀柔还是用强?”

这个问题让李承乾皱眉想了起来,许久之后这才开口说道。

“这两种方式都太过极端,虽然说刘虞在幽州之时外族对他甚是信服,可是以后就算是刘虞不死,接手之人一旦改变政策,那些外族很有可能就会不听号令。”

想了一下之后,李承乾又继续说道。

“要是如同公孙瓒一般,用之以强虽然说会让这些外族一时之间不敢有所异动,但是就需要长时间的用兵,耗费过大也非上策。倒是后来曹操把这些外族安置在并州,并且派汉人治理,倒是不错,一来让这些外族适应我汉人律法,二来还能让这些外族归化。”到底是李世民着力培养之人,片刻之间就从《三国演义》之中找到了相对最好的解决办法。

于是楚风就循循善诱的说道。

“殿下说的不错,现如今我大唐对于外族的政策如何,殿下可以看陛下如何行事,也可以印证一下殿下心中所想,毕竟这些事情说起来简单,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瞬息万变,决断不易。”人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李承乾一直都把心思放在模仿李世民的上面。

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因为一些小事患得患失。

要是有了自己的眼光那就不同了,最起码会把自己的想法跟现实印证,时间一长在这上面话费的时间越多,那么眼界也会逐渐的展开,李世民也就会更加的满意。

李承乾听完他的话之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却是说道。

“将这些建议说给父皇听不好吗?”

一听这话,楚风就笑了起来,开口说道。

“殿下你要知道,陛下能到今天那是经历了多少风雨?而且朝中有识之士不少,对于朝局的把握也更加准确,有些事情不是对就要马上去做,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以后要焚烧信件?”

在这里说楚风能够说的头头是道,但是要放在事情之中,那就有心无力了。

这其中牵涉的方方面面太多,一旦决定的时机不对,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想了一阵之后,李承乾似乎是想明白了略微点了点头,说道。

“你说的不错,凡事都要以大局为重,如此一来才会让朝局稳定,国家得到的好处也更大。”

说完之后李承乾很是感慨和不舍,对楚风说道。

“想到以后你就要前往南召之地,许久不能见,本王心中就很是不舍,不过也希望你真的能够平定南召之地,让南召成为我大唐的藩篱,让我大唐少一些威胁。”

出来之后,楚风回望了一眼东宫。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