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三起三落

曹汪嘿嘿一笑。

“这石鼓被评为镇国之宝,这可不是我评的。”

“而是早些年咱们故宫博物院的那些专家们评的。”

“之所以这样评价,不光是因为这几面石鼓上,有咱们龙国文字的传承,变迁。”

“最关键是这石鼓,后面的一系列传奇经历。”

陈睿眉毛一挑:“哦?这话怎么讲?”

“嘿嘿,这宝贝也是经历过三起三落,你相信吗?”

陈睿哈哈一笑,然后掏出一包华子,给自己点了一根。

然后把剩下的一整包,都丢给了曹汪:“你就别卖关子啦,赶紧讲吧!”

虽然他也知道,卖古董,最忌讳的就是听卖家讲故事。

可那是对其他人而言,对于拥有火眼金睛的陈睿。

就算对方故事讲的天花烂坠,也没用,只要货不对板,他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而现在嘛,在见到真货之前。

听听对方吹水,了解更多的古董知识,对他而言,总是不错的。

曹汪也给自己美美的点了一根烟,然后继续给他讲到。

“这石鼓的第三次重见天日,那就是到宋朝的时候了。”

“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宋朝进入了一段和平发展的时期。”

“到了宋仁宗的时候,这庸城已经毁于战火,而在原地又新建了一座凤翔城。”guwo.org 风云小说网

“当时的凤翔县知府,就深知宋仁宗的喜好,就派人到处寻找这几面石鼓。”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在辖区之内,找到了这八面石鼓。”

“可惜那乍原石鼓,和吾车石鼓已经丢失了,然后这凤翔知府,就让人伪造了这两面石鼓出来。”

“又凑齐了十面石鼓,送到了汴梁城。”

“宋仁宗得到这十面石鼓之后,果然大喜。”

“可皇帝哪是那么好糊弄的,很快皇上就发现了这里面有两面石鼓有问题。”

“于是,十面石鼓又被发回了远处,这凤翔知府,也被皇帝问了罪。”

“还好,宋朝有个好习惯,那就是不因言获罪,善待文官。”

“所以这凤翔知府,才得以保住了脑袋。”

“对了,这家伙名叫司马池,他还有个儿子,就是后来那个大名鼎鼎的司马光……”

不得不说,这曹汪是真的会讲故事。

讲到这,虽然陈睿还没见过这什么石鼓。

但已经被这家伙彻底勾起了兴致。

“我去,连司马光都掺和进来啦!”

他忍不住惊叹道,同时神经也是越发的兴奋。

因为他知道,像这样的宝贝,牵扯到的历史名人越多。

那这种文物的价值就越高。

曹汪看到陈睿听得入神,也是哈哈一笑。

“那是,这石鼓,后来牵扯到的名人可多着呢!”

“再后来,到了北宋末年,那个最爱各种奇珍异石的宋徽宗登基。”

“他又怎么会错过,这样的宝贝,于是就下旨将陈仓石鼓运到都城开封。”

“连带着两面假的也一块运到了开封,然后这宋徽宗也是越玩这石头,越喜欢。”

“后来,还专门让金匠在石鼓的刻文上浇涛黄金,收藏在皇宫大内。”

“可是没过多久,靖康之难之后,金军攻入了开封,不但将宋徽宗,宋钦宗掳走。”

“连带着将陈仓石鼓也一并掠走,不过金国人不懂陈仓石鼓的价值。”

“只是将鼓上黄金刮下后,扔到了中都也就是,现在京城的大兴县,就不闻不问了……”

“唉!”

陈睿听到这,也只能是苦笑着摇了摇头,一声叹息。

“在之后,在元朝、明朝、清朝,这陈仓石鼓一直留在北京。”

“抗战期间,陈仓石鼓曾经被运送到重庆。”

“后来,又被运到了金陵,1948年的时候,光头要逃跑的时候。”

“曾经也把这石鼓装上了飞机,可惜因为超重,最后又把这十面石鼓给扔了下来。”

“就这样,这十面石鼓,才得以保存了下来……”

听到这里,陈瑞又是一阵扼腕叹息,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悲伤。

高兴的是,这命运多舛的国宝,最终还是被保留在了大陆境内。

悲哀的是,那光头,还带走了更多的宝贝……

而现在那些宝贝,大多都已经落入了不孝子孙之手。

“再后来,我们新中国的考古专家,又对这几面石鼓,进行了考证。”

“结果发现,原来这十面石鼓上记载的,可远不止是秦朝时期的民间渔猎的故事。”

“而是记录的秦国不断发展壮大,到最后鲸吞六国的历史!!!”

“正因为这段历史记载,再加上使用的还是后世已经消失的籀文,才让这十面石鼓,显得极其的珍贵。”

“乃至于,在后来评定国宝的时候,这十面石鼓,甚至被评为了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不得不说这曹汪口才真的绝佳,这会儿终于是把这石鼓的故事给讲完了。

而陈睿作为一个忠实的听众,甚至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不过他很快就回过了神来。

“曹老板,这石鼓呢,确实是好东西。”

“但你给我讲这些……”

“你们这次要寻找的宝贝,不会就是这个石鼓吧!”

曹汪哈哈一笑,然后一拍巴掌。

“没错,我们要找的,还真就是这石鼓!”

“可,那十面石鼓,现在不是在京城的博物院了嘛?”

陈睿不解的看着曹汪,曹汪又是哈哈一笑。

“之前不是和你说了吗,这十面石鼓里,有两面,在唐朝的时候就丢失啦!”

陈睿一听这话,不由心神剧震。

“你是说那乍原石鼓,和吾车石鼓?”

“没错,去年呢,我原本是在这边山间寻龙断穴来着,无意间来到这边的小山村。”

“刚好就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发现了一个石臼。”

“这石臼被这家村民给改成了舂米臼、磨刀石,上面的文字被磨去了大半,损毁严重”

“可我看了这石臼上残存的文字却感觉无比眼熟,于是就拍了照,回去研究了一番。”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啊!”

“这石臼上残存的文字,和历史记录里,那乍原石鼓拓片上的文字,是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