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文臣震怒!迁都?!亏你汉王爷想得出来,这就是汉王的国策?!呵呵。

身后的王针跑来,捏着嗓子眼尖声细语道:“汉王爷,胡大人求见。”

“嗯?!”

‘内阁的胡广?!’

‘胡广说好听点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说难听点,墙头草随风倒。’

‘从明武宗活到建文年,再到永乐,这老头不只有满腹经纶,还很会见风使舵。’

‘只是……’

‘他也有言在先。’

朱高煦抽回鱼线,直截了当的摆手,“不见。”

闻言,王针收敛笑容,面容迟疑了一下,才道:“王爷,奴婢以为还是见的好,胡大人可是内阁……”

‘王爷一时之气还好。’

‘可要是因此迁怒文臣,这今后如何掌管朝廷呢?!’

‘切莫因小失大才是。’

‘毕竟,王爷要争的可是今后的太子大位呐。’

朱高煦手里一僵,回瞪了一眼,“你在教本王做事?”

“送客,没听到吗?”

“……”

“是是是,王爷切莫动怒,奴婢不懂事,奴婢这便去。”

趴在地上的王针头皮发麻,蹑手蹑脚的从后宫菀跑了。

后宫菀口。

胡广捧着奏折门外静候,见到王针走出,展颜一笑。

谁知,王针的话让胡广下一秒就变了脸色。

王针嘴里呢喃,“胡大人,您可害惨奴婢了,王爷不见大人,大人还是请去吧。”

“何况,汉王被文官们鄙夷治国无道。”

“胡大人如果有心,还是去求太子的好。”

“……”

王针也对这些文臣们没多少好脾气可讲。

‘且不说先前还挨了一顿文官的打。’

‘虽然在这一列没有胡广。’

‘可胡广不也没有阻止吗?!’

“这……”

胡广揶揄了一下,面露难色。

“还望汉王心忧国家社稷才是。”

“奏折批阅为国家大事……”

“耽搁不得的。”

胡广一改先前口吻,“至于汉王……汉王治国有方,臣从未腹诽过汉王,诸位文臣皆是以国家朝政为己任,关心则乱嘛,难免会有口舌之争……还望汉王明察秋毫。”

王针摇头苦笑。

‘与我讲这些何干?!’

‘依照汉王性情,谁敢去触霉头?!’

‘不会以为,我会帮忙求情吧?!’

胡广见不到汉王,也不好继续自讨苦吃,无奈先走了。

而此刻。

内阁,文皇帝议事地。

上百文臣陆续问询赶来。

皆云集内阁门外,服饰皆为衣冠禽兽。

文官一品仙鹤补,文官二品锦鸡补,文官三品孔雀补,文官四品雁补,白鹇补,六品鹭鸶补……一直到九品连鹊补。

武馆品级的官服虽有不同,尚且不论。

明朝臣子官服,多数以珍奇异兽为胸襟标识,故此,衣冠禽兽二字于明朝而言实为夸赞,并非贬贱。

此时,要来皇宫请命陛下让太子监国的文臣们惊惶不已,更多的是愤慨。

这些文臣脸上都带着狰狞之色。

前不久,文臣们拜见文皇帝,皆是在陛下准允下目睹了汉王的奏折。

文臣们面露狐疑的去看。

只见寥寥的几个大字。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几个狗趴一样的字却是令文臣们皆心悸不已。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傻子也清楚,汉王言下之意是让迁都!

迁都似是一道雷云一般压在了文臣们的额头,随时都会降下的霹雳。

迁都大事岂能是随意妄言的?!

从明武宗到永乐年,一直都是金陵的紫金宫为都城,天下中枢。

文臣们大多数也以此为据。

轻易迁都必然是会伤及国家根本。

起先,大臣还以为是文皇帝的国策,纷纷面露难色,打算力荐‘莫要迁都’。

知晓过后,众人这才了然……原来是汉王的奏折。

好啊,这个汉王一天不整活就浑身不自在?!

顿时的满腔愤恨全都倾泻出来。

“好一个汉王,真以为自己文韬武略了?!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想过代价吗?!”

“呸,粗鄙武人,焉知国运二字?!臣下夜观天象,天狼星犯煞,迁都必有大患。”

“动京都乃是动根本,届时江南风水变幻岂是儿戏?于朝是为不忠不孝,于臣是为不仁不义。”

“……”

夏原吉更是仰头冷笑,“亏你汉王爷想得出来,这就是汉王的国策?!呵呵。”

文臣们与汉王算作是真的形同水火了。

也难怪文臣们会如此悲恸。

迁都,历朝历代都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劳民伤财这都是往小了说。

大了说,有多少文臣、武将因京都在江南才购置良田,买了府邸?

牵一发而动全身。

汉王爷此一语,涉及了多少人的利益?

更是让多少才子因迁都而劳心费神?!

文臣们有理由相信,汉王就是在针对他们,针对太子一脉。

好啊,狼子野心。

为达目的,不惜迁都!

如此恶毒国策都写出,汉王还有何话要说?!

文臣们也不能无动于衷。

杨荣、杨士奇等人的率领下反对迁都。

如今,不少文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有的冲动,有的求饶,更有的在文皇帝面前死谏。

反正不是陛下的意思,这件事情就有回旋的余地,切不可让汉王得逞。

于是,各种极端的手段都被文臣们使出。

“汉王如果执意迁都,我就死给他看。”

“汉王要迁都?!把我们文臣放在何地?!”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南方和北方气候较大,我们文臣受得了?!”

“如果迁都,我等岂不是要抛妻弃子!?”

“……”

还有句隐晦的话文臣们不曾提及。

当年文皇帝靖难之役,以下犯上,就是多次依靠北方的恶劣天气才数次胜了南军。

将士们尚且如此,更遑论是文臣们!?

如今,汉王要文臣们抛家弃子的去燕地受冻?

还要损伤大臣们的利益。

拿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

文臣们同仇敌忾,义愤填膺。

死不迁都!!

“什么天子守国门?依我看,汉王就是听信了谗言……燕地边就是草原各部,虎视眈眈。君子尚且不立危墙之下,朝廷又岂能如此!?”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可有迁都成功的朝代?”

“不成,绝对不成,自今日起我便绝食去祈求陛下,祈求太子,如若迁都已定,我可以死,但我的忠义永在。”

“好,夏兄好气节。”

夏原吉看了眼诸文臣:“……”

‘这群文臣不跟我一起喊吗?!’

此事就怕拱火,一旦文臣们众志成城,这件事情也就成气候了。

朝廷上下,文臣们皆在对汉王的政策吹毛求疵。

先是文臣,再是商贾。

原因无他,汉王爷逾越了,动了大家的蛋糕。

现如今,送到文皇帝和太子手中的弹劾书数不胜数。

文皇帝见了颇为神伤。

因为,这也是他的主意。

竟没有一个文臣赞成!

武将倒是有些,例如淇国公邱福、张辅、王宁等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