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清溪县危在旦夕

尚书王寅逃回了清溪县,当朝禀告歙州战事。

方腊见报大惊,立刻召集文武两班群臣商议。

“汝等众卿,皆受官爵。同占州郡城池,共享富贵。今日宋军兵马席卷而来,已至清溪大内之外。

该当如何御敌。”

左相娄敏中启奏道:“今宋军兵马,已经侵入内苑,宫廷难保。怎奈兵微将寡,陛下若不御驾亲征,恐军士们不肯尽力向前。”

方腊深以为然。

当即传下圣旨“命三省六部,御史台阁,枢密院,都督府护驾。二营金吾,龙虎,大小官僚,都跟随御驾前往决战。”

娄敏中又道:“光是这样,还是不够。

宋军攻城之时,必然大肆杀戮。

请陛下先将城中百姓移往深山,免遭战火荼毒。”

方腊闻言,便点头道:“丞相所言甚是。”

娄敏中再讲:“大内兵马缺少,且请陛下调太子率兵回防。”

方腊连道:“丞相不必一一启奏,你的一应需求,朕皆应允,许你便宜行事之权,丞相的话,便是寡人的话。”

娄敏中拜谢:“谢吾皇信任。”

他得了方腊便宜行事之权当下便开始大肆布置防务。

首先,先将御林军兵马分为两部。

一部分由皇侄方杰和御前护驾教师贺从龙带领,共两万兵马,多是步军。

固守清溪大内。qula.org 苹果小说网

剩下的一万人,立刻准备车马船只,将城中的百姓送到清溪县背后的大山之中,主要是帮源,祥桐方向。

另外派人骑快马,速速前往乌龙岭,调大太子方天定至少带领四万军马返回。

方天定带兵返回后,需要命一员大将带两万兵马入城防守,剩下的兵马由他自己带领,到城外下鞍岭上驻扎。

下鞍岭依山傍水,建造营寨,固若金汤,也不用担心水源问题。

更是可以和清溪县互为犄角。

让刘镇大军在攻城之时也得时刻注意侧翼的安全。

而且此事宜早不宜迟。

虽然乌龙岭比起歙州离清溪县要更近。

但是信使往来也需要时间。

方天定一定得在刘镇大军包围清溪之前赶回来。

当时下了朝,娄敏中立刻就派人去乌龙岭传令。

那信使带着圣旨,骑上御苑中的快马,出城门,直奔乌龙岭而去。

却说方天定和陆阳两军正在桐庐县前围困宋军东路人马。

全然不知宋军已经分兵出去,突破了歙州防线,马上就到清溪县下。

当信使来时两人才大吃一惊。

没想到方腊的宫廷所在已经危在旦夕。

刘镇大军的出发时间就是杭州陷落到桐洲岛被夺之间。

当时两军的探子都没能触及桐庐县,自然也不会知道宋军的具体动向。

方天定拿着圣旨来找陆阳辞行。

“齐王殿下,今宋军犯我内苑,侵我宫廷。

国运安危只在旦夕之间。

我须得速速返回,救援父皇。

特来此处,想齐王辞行。”

陆阳从方天定手中结果了圣旨,看完之后才知道事情又多严重。

刘镇带着四万兵马已经打过了昱岭关和歙州。

而清溪县只有三万守军。

方天定要是不回防,清溪县万万是守不住的。

只是陆阳实在是有些信不过南军的战斗力。

先前他还只是从战报之中间接的了解过南军是什么情况。

经过这几天的共同战斗。

他充分了解到了这支部队的局限之处。

指挥混乱,训练不足,士气低迷,兵无战心,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水平不一定能比厢军要高,连晁盖手下那些训练有素的山寨匪兵可能都比他们厉害。

先前一路势如破竹,拿下了江南大片疆域。

可能只是因为人数比宋军多的多,几次大战投入兵力的数量都有宋军的十倍以上,而且宋军的厢军战力却是不堪。

南军能抵抗西军的地方,就是地形。

说白了就是乌龙岭和昱岭关两地。

现在虽然乌龙岭还在南军手里,但昱岭关已经被突破了。

方天定要是放弃乌龙岭,回到清溪县和宋军决战。

陆阳怀疑他们就算有西军三四倍的兵力也打不赢。

方天定要是不回去,清溪县必被破,到时候宋军两路兵马夹攻乌龙岭,乌龙岭也守不住。

现在战况如何发展,已经不是方天定或者陆阳说了算的了。

王禀的分兵之计,已经将战况彻底扭转。

不过事到如今,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陆阳道:“恕我直言,南军就算有七万,失去了地形优势,也不会是刘镇大军的对手。

你留下守住乌龙岭保证后路。

我带领麾下兵马直接走水路到清溪县支援。

才能保证安全。”

方天定闻言哈哈大笑。

“齐王殿下的好意,方某十分感动。

不过请恕我婉拒。”

“婉拒?”陆阳问道:“为何?”

方天定挺起了胸膛。

“这场战斗,是我们江南百姓为了反抗宋廷压迫而发起的。

不管结果如何,都应该由我们自己承担。

齐王你不是江南人,更不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不可能一直留在江南。

我们也不可能靠着你的庇护苟延残喘的活一辈子。

这样的生活更没有意义。

宋廷想要我们死,那我们就跟他们血战到底,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土地上。

就算这场战斗最终会走向灭亡,那我们也要用自己一腔热血,唤醒江南百姓的反抗之心。

恕小侄厚颜无耻,能否请齐王殿下助我南国拖住王禀。

待清溪之战分出胜负,无论如何,我等都感念大王恩情。”

陆阳听方天定一席话与,深为感动。

“好,你只管去,东路的宋军有我挡住,不会有一兵一卒离开桐庐县。”

方天定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拜别陆阳,率领四大元帅和上将杜微连夜赶回了清溪县。

并命邓元觉,厉天闰和杜微带领人马进入清溪县协助防守。

自己则在下鞍岭预定地点下寨。

陆阳送走了方天定。

当时便发出了一声长叹。

许贯忠此时进来,安慰道:“大王不必忧心,就像方大太子所说的那样。

我们不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方腊的结局如何,终究还是得看他自己。

我们能保得了他一次,却保不了第二次。

南国要想一直存在下去,就得靠自己的双脚站起来。

我们怎么去搀扶都是没用的。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帮他们顶住王禀的进攻。

大王也不要觉得顶住王禀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他手里还有四万余精锐马步,我们手上的兵马也不到五万了。

而且其中还有两万是水军,不善陆战。

依我之见,不如上山和乌龙岭的守军汇合。

敌不动,我不动,静观其变。”

陆阳同意。

于是遣人上山,让守关的白钦和景德打开关口,放梁山大军入关。

可是两人接到消息以后却打起了马虎眼。

既没有拒绝,又不同意。

陆阳等了半天,就知道他们还是信不过齐军,不想把最后一道险关交到齐军手里。

既然如此,那就算了。

陆阳将包围桐庐县的兵马全部撤了回来。

就在桐庐县十余里外的地方下寨,并派人全天十二个时辰,不停歇的监视宋军的动向。

少了方天定一方的人马,凭他三万不到的马步军不可能彻底围死桐庐县,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

王禀看到城外的兵马撤了军,虽然没有刘镇传回来的消息,他也能猜到西路的进展应该是不错。

现在他只需要拖住齐军,就能完成这次战役的战略目的。

但是这样做,主要功劳就会是刘镇的。

王禀,乃至王禀这一路的所有将领都分不到攻破清溪这一最大的功劳。

他现在很担心各军将领会忍不住,联合起来到童贯那里进言,逼他进军。

可是这命运,偏偏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