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谁的问题

【昨天急诊手术出了点小问题,4点多把我叫了回去,今天只更了564的4000,有点不好意思。10点到的家,现在还在补565......】

【很久没说医疗纠纷了,转一个不太好下判断的案例】

“作为一名医生,在疫情期间正常工作,被踢骨折了,治疗恢复了6个月,还要被行政拘留,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二审开庭前,“医学界”在法院门口见到了安徽省含山县人民医院内科医生王翔,一同前来的还有其代理律师与朋友同事。王翔戴着口罩,表情严肃,他告诉“医学界”,自己来一趟需要一个多小时,这次他将在法庭上出示新的证据,不会“白”来。

2020年3月,王翔与患者家属在病房内发生冲突,因在推搡过程中拳头击中对方眼部,被含山县公安局以“殴打他人”为由,判处行政拘留三日,之后马鞍山市公安局驳回了王翔撤销行政处罚的申请。

图片

为此,王翔将含山县公安局和马鞍山市公安局告上法院。2020年12月31日,一审法院宣判,认定王翔先动手,不构成正当防卫,驳回其诉讼请求,维持公安机关判罚。(一审详细报道点击蓝字阅读:《含山伤医案,从互殴到打人者被刑诉,中间发生了什么》)

无法接受结果的王翔申请上诉,2021年4月13日,二审在马鞍山市雨山区法院开庭审理。

率先挥出的一拳

时间回到一年前,2020年3月30日,王翔在查房时见到一位患者蒲某正在吃一种叫干丝的小吃,带有麻油,便对其进行告诫。

他回忆道,患者八十多岁,有冠心病、糖尿病,做过心脏支架手术,因高血糖、心衰症状住院。他告诉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住,可能会被转至其他医院,如果病情恶化甚至可能会进ICU。

“患者入院时血糖就已经达到16mmolL,作为医生,我肯定要把事情的严重性告诉她。”

王翔不清楚自己离开后患者是如何将原话转达给家属,但随后同事告诉他有个患者家属气冲冲地在找他,他赶到病房后,遭到患者儿子的呵斥。

王翔告诉“医学界”:“老人的儿子俞某质疑我的医术,问我能不能给看好,还认为我的’胡言乱语’导致他母亲情绪低落。我就解释他母亲的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控制,所以才劝她不要吃不利于病情的食物,但他听不进去,开始辱骂我的家人,还多次动手推搡,把我逼至病房拐角。”

纠缠混乱之中,王翔的拳头先击中对方眼睛,对方用脚踢中王翔膝盖。

而王翔率先挥出的这一拳,也成为了本案判罚和争论的重点。

王翔称,他的行为属于受到不法侵害时的正当防卫。而公安机关认为,王翔身为医务人员,在发生医患冲突时,没有主动采取回避等手段,反而积极投入互相揪拽推搡行为,并首先挥拳击中对方导致事态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俞某也被公安局以故意伤害罪,处以行政拘留7日。

上诉这一年

事件发生后,王翔被法医鉴定为左膝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损失程度为轻伤二级,左膝胫骨踝间棘处撕脱性骨折,直到10月20日才重返工作岗位。

王翔告诉“医学界”,事情发生后,因受到心理打击患上失眠,还曾去睡眠障碍科就诊。

但医院的领导同事和老患者们都很支持他,随着时间推移,他也慢慢地从这件事的阴影中走出,现在工作未受到影响。

“但这不代表我要接受自己的‘罪名’。”王翔说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从医20多年,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含山县就这么大,如果案件就此定性,那我的小孩将来如何面对别人的眼光,别人会不会对他说,‘你父亲就是那个殴打患者的医生’”。

王翔的夫人在银行工作,对他坚持上诉的事情非常支持。

而王翔的父母已年过七十,母亲在去年十月份不慎跌倒,手骨折。王翔一直很内疚,认为是自己的事情让母亲终日担心分神,才发生意外。

王翔受伤后,法医开具了伤情鉴定,但由于在目前的判罚中,王翔处于“违法者”的身份,无法向单位申请工伤。

此外,王翔称,如果“罪名”做实,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年终考核、评选评优、晋升加薪等,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王翔告诉“医学界”,他本没想到事情会闹大。刚受伤入院时,俞某的姐姐曾主动来病房找他赔礼道歉。王翔也直白地告诉对方,自己可以申请工伤,不会向其索赔。但第二天,俞某的姐姐又去投诉了王翔,称其态度不好。

图片

至此,王翔认为事情已绝无私了的可能:“我不是第一次告诉过患者不合理饮食的严重性,她血糖值这么高,我语气严肃也只是为了引起其重视。”

行政处罚下达后,王翔的某位朋友甚至告诉他,可以想办法找一些关系,看是否能在判决生效的情况下,也不用真的“进去”关三天。但王翔认为,首先这样的操作就不合法,并且变相的等同于“认罪”了。其次,他并不在乎是否真的要被拘留三天,而是想讨一个公道。

“这件事情让我心寒。我是医生,在工作岗位上被打伤,难道不算伤医?我为了患者的健康告诫她注意饮食,没有任何过分之言。我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必须上诉。”王翔说道。

二审焦点:办案合规?

二审中,含山县公安机关和马鞍山市公安机关基本维持与此前一致的观点,认为王翔“率先殴打”和“引发事件进一步升级”证据确凿。

一审判决书认为,即使在出现俞某不满王翔医生的解释而有些不当言论,或俞某可能会有不当过激行为之时,王翔也应当采取在明确告知俞某,可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或本医院依法依规确定的途径或程序予以处理解决纷争事宜之后,离开俞某母亲所在病房的理性方式,从而避免事态向不好的结局发展。

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殴打他人,情节轻微,可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处以500元以下罚款。公安表示,之所以选择处罚较重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王翔提醒患者时态度不好,二是因为他们处理过多起医患纠纷,这是第一次医生“先出拳”打患者家属。

王翔的代理律师称,公安机关的判罚应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王翔在被患者逼至病房角落质问,遭到推搡时,客观上已不存在主动回避的可能。

同时,王翔率先挥出拳头的行为,是在对方先挑起肢体冲突,并言语辱骂情况下的本能反应,即便认定不属于正当防卫,但也属于情节显著轻微,不应受到处罚。

此外,由于病房没有监控,案发过程完全靠王翔以及现场其他人员口述。尽管王翔“率先挥拳”证据确凿,但与一审不同的是,二审上,王翔对含山县公安局的办案流程提出质疑:没有严格实行双人办案,并有“诱供”之嫌。三位本案相关人员也为王翔出庭作证。

证人徐某称,自己的笔录与所说的不符,并且办案民警没有让其进一步核实。

此前王翔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公安机关曾表示没有执法记录仪记录。但证人王某称,自己看到前来办案的民警配有执法记录仪,并在办公室门口隐约听到民警对俞某说,“这种时候(疫情期间)你还敢打医生?”

图片图片

对此,含山县公安局相关人员在庭上做出回应,质疑证人证言的可信度,称出庭作证人员均为原告的同事和朋友,法院不应对证词予以采纳,必要时还应当追究证人做伪证的法律责任。

同时,该相关人员也在庭上承认,已对相关民警就办案过程中不合规现象予以处罚,但针对的是对俞某的办案流程,和对王翔的处罚并无关联。

庭审最后,王翔的代理律师表示,希望法院考虑到该判决可能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结合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奋战一线的大背景,取消对王翔的行政处罚。

等待清白?

2020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在我国正式施行,明确规定: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

王翔的代理律师窦某告诉“医学界”,虽然大的司法环境在不断地加强对医生个人和执业环境的保护,但具体到个案和不同地方,贯彻落实程度和执法尺度也各不相同。

“行政诉讼的难度本身较大,而且我们也无法拿出确凿证据证明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违法。”窦某说,“本案实际情节并不严重,但情况复杂,公安机关也已对俞某进行处罚,没有偏袒,至于王翔的行为很难明确界定‘对错’,总体上还属于法院自由裁量的范围。”

2020年12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对全国各级医院1万余名医师开展问卷调查。“报告”指出,医患关系方面,超过半数的医师都认为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或“非常紧张”,对五年内医患关系能够改善持乐观态度的医师仅有%,%的医师都对潜在的医患纠纷感到害怕或非常害怕,

但从“报告”中统计的数据看,医师很少与患者发生争吵(%的医师认为几乎没有过争吵),被患者威胁、恐吓的频次也很低(79.4%的医师从未遭遇过)。“报告”认为,医师群体对医患关系的感知有“过敏”倾向。

王翔向“医学界”坦言,自己对公安机关的认定不予以全盘否认,也许当时确实存在更好的处理方式。

“但医生也是人,遭到莫名推搡、家人被辱骂时,不可能瞬间理智地想出‘万全之策’,更何况当时我已被逼到角落。”王翔说,“即便我有过错,不够理智,但也上升不到行政处罚的程度。”

“如果二审依旧维持原判,我还会继续申请再审或者抗诉,甚至会采取上访等形式,只要还有一丝途径,我都要坚持还自己一个‘清白’。”庭审结束后,王翔在法院门口斩钉截铁地对“医学界”说道。

【剩下要说一下新建的国家疾控局,我似乎又看到了新的写作材料(12)】

4月28日,人社部的一则人事任免消息,宣告了新部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成立。

刚刚,人社部官网发布了一则最新人事任命,引发关注!

官网信息显示:王贺胜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继乐、沈洪兵、孙阳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

《北京青年报》旗下公众号“政知见”指出,根据名称,该部门是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行政级别为副部级。这也意味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作为一个国家级的新机构正式亮相。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意味着什么?

“医学界”查阅国家卫健委官网发现,国家卫健委旗下也有一个局名为“疾病预防控制局”,其局长正是此次人事任命中的常继乐。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其职能为拟订重大疾病防治规划、国家免疫规划、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承担传染病疫情信息发布工作。不难看出,该局是现有公卫体系中行政部分的“重头“机构,与疫情防控密切相关。新机构前面加上“国家”二字是否意味着理解为地位提高且覆盖疾病预防控制局的职能?在《新京报》旗下公众号“政事儿”评论区,该问题也引发了热烈评论。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