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征召

王勇很清楚,自己现在拥有的这一切,全都是拜长安大明宫中的那位天子所赐。

看着炕上一脸慈祥,正在给儿子喂奶的妻子,王勇在心中默默祷告:【伟大的天可汗陛下,您是电,您是光,您是唯一的真神(写这句的时候鸡皮疙瘩掉了一地),愿您的光辉永远照耀草原!】

【请您保佑小人的牛羊越长越壮,保佑草原永远茂盛,保佑小人的妻儿平安健康!】

......

王勇正在心里祈祷的时候,另一边,他的妻子王吴氏将再次睡着的儿子小心翼翼地放在床上,这才转过头,有些没好气地对王勇说道:“傻木头似的站在那里作甚?俺叫你准备的东西准备得如何了?”

王勇早已习惯被妻子呼来喝去,闻言脸上的笑容没有丝毫变化,伸手往背后一淘,就将带回来的包裹掏了出来,走上前递给妻子。

王吴氏接过包裹,解开来仔细翻看。

包裹之中是一堆蜜饯果脯、红纸香蜡之类的喜庆物什。

王吴氏一边翻看,一边抱怨:“只是年关而已,你却非得按照大唐的习俗来办,咱家又不是豪门大户,怎禁得起你如此大手大脚?”

虽然是抱怨的话,不过王吴氏的眼角却有着散不开的笑意。

中国人对于过年这件事,有着别样的情怀,即便是家里条件有限,过年的时候,也是希望能好好庆祝一下的。

......

听着妻子刀子嘴豆腐心的抱怨,王勇并不放在心上。

他之所以一定要这么做,也是经过仔细考虑的。

在他看来,仅仅只是改一个唐人姓名,远远不足以让他从一个草原人,变成一个唐人。

想要成为唐人,就得方方面面向唐人学习,包括唐人的民俗节日,也要一并庆祝。

所以他才会在向妻子询问之后,跑去定安城里购买这些用来庆祝新年的东西。

现如今的草原,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只是王勇一个,很多人都在四处打听唐人过年的习俗。

最近这段时间,定安城和几个新建立起来的城市中,新年用品颇为走俏,甚至都有了几分后世春节经济的味道。

......

翻看了一遍,确认自己要的东西都买齐了之后,王吴氏转过头,眉毛一立,小声训道:“东西都买回来了,你还在这里待着作甚,还不快去把栏里的牛羊喂了!若是让它们掉了膘,仔细你的皮!”

王勇闻言憨厚地笑了笑,凑上前在儿子脸上亲了一口,唇边的胡须扎得小家伙胳膊腿一阵乱蹬。

然后才在妻子的埋怨中翻身下地,朝外走去。

临出门时,王吴氏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去将水烧上,这里面有些东西得先要煮过才得使用。”

王勇答应一声,穿上羊皮袄,推开房门走了出去。

先捡了几根柴火将水烧上,这才来到院子角落的一个地窖前。

......

地窖这种东西,在之前的草原上是没有的。

还是前两年安北王就藩之时,一群来自太仆的官员,指导大家修建的。

据说这种名为青贮窖的地窖,之前是专门用来给皇帝的御马储备草料的。

皇帝仁德,才派人来将修建青贮窖的技术传给草原百姓。

自从有了这些青贮窖之后,牧民们可以趁着夏天水草繁茂的时节收割牧草存入其中,等到冬天,牛羊牲畜就能吃上比较新鲜的饲料,而不用再像之前那样,纯靠干草度日。

只要投喂得当,就再也不用担心牲畜冬天掉膘的问题。

......

王勇打开窖门,让其中的腐气散了散,这才走上前,拿起木铲,将窖中贮存了小半年的草料掏出来摊在院外的空地上。

待草料中的酸气散了一些之后,王勇走到畜圈门口,将饿了一夜的牛羊放了出来。

没过一会儿,王吴氏也背负着熟睡中的儿子走了出来,将儿子放到离炉火稍远一些的地方,这才走上灶台,准备过年需要的东西。

王勇盘腿坐在门口的一块石头上,一边看着正在啃食草料的牛羊,一边看着在厨下忙活的妻子,嘴角不由露出了一抹满足的笑容。

......

半晌,正在王勇惬意地享受着这一切的时候,从远处的定安城中,传来一声隐隐约约的钟鸣。

王勇神色一变,连忙从石头上站起来,目光看向远处的定安城。

一声响后,紧接着又传来好几声,只是由于离得实在太远,王勇也不敢肯定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好在很快就有一骑快马驰骋而来,马上骑士提着一面铜锣,一边策马疾驰,一边不断敲响铜锣。

“咣咣”的铜锣声响彻四野,这一次不只是王勇,就连周围几家人家也都听到了动静,纷纷出门查看。

王吴氏提着锅铲快步走到院中,连重新被惊醒的孩子也顾不上了,神色激动地冲王勇喊道:“天子点兵,你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去准备!”

王勇他们能在这里过上这么舒适的生活,当然不是完全不需要付出的。

对于王勇他们这类新国民而言,需要负责的任务只有两个。

首先,他们要向内地的农民一样,向朝廷缴纳税赋。

只是和内地不同的是,内地的百姓,是按照所拥有的田亩多少,来缴纳贡税。

只要你不买地,该缴多少税,一辈子都不会变。

而在草原,则是根据所管理的畜群大小,来确定缴税多少。

也就是说,假如今年你养了一百头牛羊,那就按一百头牛羊来缴税。

到了明年,牛羊繁殖,你有了一百一十头牛羊,那就按一百一十头牛羊来收税。

如果这种政策放在内地,只怕要物议汹汹,天下动荡了。

不过对于草原百姓来说,这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善政”,是以,这些人很高兴地接受了这种税赋制度。

除此之外,他们需要承担的另一个责任,便是一旦朝廷有警,他们需要自备甲胄,跟随王师一同上阵,对付圣天子的敌人。

而征兵的信号,就是位于各座城市中的景阳钟声以及四散而出的铜锣信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