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幕后黑手太子殿下

作为一个合格的商人,谢言自然知道自己报出的这个价格比市面上高出多少,不过他敢这么说,当然是有恃无恐。

微微一笑之后,谢言神色平静地看着众人说道:“诸公也看见了,鲸鱼体型如此庞大,想要捕杀,非万料以上的大船不可。如今我大唐能造万料大船的作坊本就不多,其中大半还掌握在朝廷手里,非是我等百姓能够染指。”

“诸位想要造船,只能从头开始准备。一番耽搁下来,少说也要三四年的光景,诸位难道愿意站在岸上看着他人纵横海上?”

听到谢言这么说,众人一时都沉默下来,每个人都警惕地看着身边坐着的竞争对手,同时在心里打定主意,只等此间事了,就马上和谢家商量购买捕鲸船的事。

两百万钱虽然很多,可是想要抢在其他人前面出海,在捕鲸这件事上占得先机,这个亏无论如何也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去。

看着众人闪烁不定的目光,谢言心里一点也不着急,他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卖方市场,不过却知道眼下能拿出捕鲸船的人只有他自己,这些人但凡想要出海,就只能选择和他交易。

......

扬州码头的酒宴一直持续到半夜才算结束,因为刺史衙门提前做出了布置,所以也没人来找他们的麻烦。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第二天一早,谢家捕鲸大获丰收的消息就像插了翅膀一样沿着官道和运河向北方传播。

流言这种东西向来都是越传越邪乎,本来谢家这次出动了十几条船,收益六十多万,可是传到长安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仅仅出动三五条船,就收获了二百多万的利润。

刚开始还有些“理智”的人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可是当天海商号的商队运载着一车又一车的鲸油、鲸骨、鲸皮进入长安之后,所有人都没办法再保持冷静。

整个关中商界几乎全员出动,想要从中分一杯羹。

长安地面沸沸扬扬的时候,官老爷们倒是淡定的很,大唐律法严令官员不得经商,一旦查出,最轻的处罚也是革职抄家,所以虽然很多人心痒难耐,却没有哪个敢在面子上表现出来。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某些“有心人”上书天子,言明如今大唐的律法只管陆上的贸易,却不管海上贸易,这是很不合理的。

现如今有人靠着捕鲸一次就入账数百万,却连基本的租税都不用交,简直丧心病狂,希望朝廷能够制定一部法律,向这些人征税。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这是哪个跟太子不对付的人在给东宫穿小鞋,可是随着事情的发展,这些人看出了一些门道。

面对那些上书的臣子,李二陛下没有经过廷议就直接给出了答复:“海洋广袤无边,无所治焉,海中诸物皆乃上帝赐予中国之嘉惠,便民自取。”

这番话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海洋实在太大了,朕管不过来,索性就不管了。海里的东西都是老天赐给大唐百姓的,谁有本事谁就去拿,大唐的律法只管陆地,不管海洋。

......

消息传出,很多人的心思都随之活泛起来。

陛下说大唐的法律不适用于海上,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当官的也可以去海上捞钱?

太子暗地里搞了个天海商号,这些年赚得盆满钵满,早就有人羡慕嫉妒恨了,眼下看到自己也有机会经商捞钱,这些人哪里还忍得住。

立马就有几个胆子大的人买了几艘小破船扬言要出海捕鱼,很显然,这些人不过是用这种方式在试探皇帝的反应,看看皇帝是不是真的不管。

御史台的人很贴心的送上一记助攻,这些人的船还没下水,弹劾的奏疏就已经送进了太极宫。

在百官“殷切”期盼的目光中,李二陛下将这些奏疏全都留中不发。

这种反应在百官看来无疑代表着皇帝默许了大家的举动,放心下来的百官或者单干、或者组团,热情高涨的加入了捞钱大军。

之后几天,将作大匠阎立德和少府令杨毅成了整个长安最受欢迎的人,每天都有无数人提着礼物上门找他们帮忙,希望将作监和少府能够给个面子,替自己造几艘能够出海捕鲸的大船。

对于这些同僚的请求,二人来者不拒,短短几天功夫,两个衙门名下造船厂的建造任务就已经排到了三年以后,这让那些原本干一个月就能休息一年的船工们痛并快乐着。

......

东宫,右春坊。

看着手里的奏报,李承乾脸上露出一切尽在掌握的笑容。

局势之所以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一直都是他在背后操控。

如今上到六部堂官、开国勋臣,下到贩夫走卒、寻常百姓,都已经被他裹挟上了开发海洋这条巨轮,海洋捕捞业的兴盛已经指日可待。

海洋捕捞业兴旺发达,造船业就会因此受益,造出更适合海洋航行的船只。

而鱼龙混杂的局面也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促进大唐水师的发展进步。

有了合适的船只和兵员,大唐的水师就可以从只能在内河巡航的水警,演变成真正的海军。

到那时候,很多以前没办法去的地方对于大唐来说就不再是什么问题了。

老挝、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

一个又一个名字跃入李承乾的脑海。

他的目标可不仅仅是在东亚称王称霸,他的野心足以容纳整个地球。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话在李承乾心里,可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