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布置

李二陛下出宫,长安大街都已经戒严了,所有的百姓都被千牛卫的人远远拦住。

李二陛下所过之处,路边皆垒起了土龙,台上供奉着风伯雨师和各路神仙。

受魏晋南北朝玄学大发展的影响,唐朝人信仰的神仙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除了每年都要祭祀的那些,其他的那些估计连李二陛下都不认识。

也不知道礼部到底从哪儿找来这么多神仙造像的。

到了兴善寺,李二陛下主祭,秘书少监虞世南拿出一篇祭文,抑扬顿挫的当众宣读了一番,将祭文投入炉火中烧了。

然后,李世民带着文武百官行雩礼祝祷,祈求上苍降雨。

李二陛下求雨之心不可谓不诚,祭祀的程序不可谓不严谨,就连虞世南那份祭文也写的催人泪下,可是好几天时间过去了,洛阳的灾情文书还是不停地送到李二陛下的御案上。

李承乾去了河南大半个月,一点消息都没有,李二陛下也是有点气不顺,直接把袁天罡找来骂了一通。

虽然骂人很解气,可是该干的事还是得干,这个时候李二陛下能指望的也就只有李承乾这边能有所收获了。

安排人给李承乾传了份圣旨,催着他动作快点,剩下的,李二陛下也只有等待了。

【希望这次的旱灾不会对改革造成影响吧。】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目送着传旨的千牛卫离开,李二陛下的心里少见的有些忐忑。

......

李二陛下那边着急,李承乾这边也不轻松。

因为去年雪灾表现出色,李二陛下收到报灾文书的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李承乾。

太子妃苏薇就快要生了,李承乾本来还准备待在长安见证自己第一个孩子的出世。

可是因为李二陛下的一份圣旨,悲催的太子殿下不得不带着秦怀道几个人赶往东都洛阳处理赈灾事宜。

好在河南今年的旱情来的比较早,要是盛夏的时候突然大旱,只怕要不了两天,地里的作物就全完了。

因为李二陛下前两年不时巡幸洛阳的原因,洛阳的官吏素质比其他地方高了不少,虽然这次受灾的范围不小,可是损失已经在这些官吏的努力下减到最小了。

李承乾到的时候,整个河南的还算比较平稳,没有出现百姓逃荒的现象,这在唐代已经很难得了。

李承乾也没提前通知洛阳的官吏来接驾,带着几个人直接进了洛阳城,然后再派人去请城中的大小官吏前来相见。

等到所有人都到了,李承乾先是表扬了一番众人的能力,然后便询问起灾情。

事实就像李承乾想的一样,现在各地受灾的情况并不是太严重。可是天气越来越热,看老天的意思短时间内也是不打算下雨了。

如果这两个月找不到稳定的水源,到了天气正热的时候,没有水喝的百姓只能背井离乡,逃荒去了。

有了上次救灾的经验,李承乾在来之前就向李二陛下讨到了调动河南道几个折冲府府兵的圣旨。

当下便派人拿着自己的太子印信和李二陛下的圣旨,前去调动兵马,河南道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挖井运动。

挖井的主意不是没人想过,只是这些折冲府兵都是国家的兵马,这些地方官没有权力调动,就凭着州县的那些衙役,挖到下辈子也没什么用,所以就没人提出这个建议。

现在有了李二陛下的圣旨,自然是没有什么顾忌了,有了这些府兵的加入,挖井的速度顿时快了起来。

这些府兵都是当地人,就算没人看着,一个个也是卯足了力气,干的热火朝天。

......

虽然挖井的命令及时传达了下去,可是除非把整个河南道挖成筛子,否则以那些井的水量,是无论如何也不够用的,可以说河南道大部分地区今年是注定没有什么收成了。

想到这一点,李承乾干脆放弃了今年河南道的农业生产。

一边吩咐下面的官吏做好挖井的工作,一边严令黄河沿岸各州县,趁着这个机会安排人手整修黄河河道。

......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可是这条母亲河却并没有被我们保护好。

黄河两岸前后总共经历过三次滥垦,第一次是在秦汉时期,第二次是在明朝,最严重的一次是在满清统治时期。

可以说就是这三次没有节制的滥垦,尤其是最后一次,波及到了从陕西一直到蒙古南部的一大片区域,使得黄河两岸的生态严重失衡,水土流失严重,才导致后来黄河几乎每年都要发一次水灾的惨剧。

虽然还没有经历明朝和满清的两次严重的破坏,但是秦汉时期的屯垦已经有些影响到黄河两岸的生态了,再加上前隋在洛阳大兴土木,黄河两岸的植被也耗损了不少,所以这几年河南道几乎年年干旱,曾经富饶的中原大地越来越贫穷。

虽然李承乾知道自己和这些官吏说生态平衡啊、保护环境啊什么的,他们肯定不懂,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执行李承乾的命令。

有了官府的命令,百姓们做起事来也有了方向,在官吏的组织下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把赈灾的一应事宜安排好了,李承乾就没事可干了,整天待在洛阳城等着手下人回报最新的进展。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