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威权

李承乾的表态,不可避免地给很多人造成了影响,儒家各派更是如鲠在喉。

皇帝的一番话,完全就是在指着他们的鼻子骂。

但是,却没有谁敢站出来跟皇帝顶牛。

大唐天子可不是两宋时期那些软蛋,任由臣子当面说“君尽君道,臣尽臣职,君臣相与,各致其义”都不敢还嘴。

此时的“天子”,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天之子”、“天生圣人”,拥有世间一切事物的裁断权。

不要说只是让一个学派改变学术风格,就是直接改变国家政体,将所有制度推倒重来,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

......

“陛下待我儒门何其薄也......”

人群中,一个鲁儒的夫子脸色发白,喃喃自语,只是他的话才说到一半,就被身边的同仁捂住了嘴巴。

开什么玩笑,周围那么多站殿御史,一旦被他们听到刚才的话,传到皇帝耳朵里,鲁儒还要不要混了?

另一边,萧瑀转头看向张柬之:“孟将(张柬之表字),看来我孟子之学,也到该变革之时了,此事就由你带着众师兄弟们去做吧......”

张柬之拱手一礼,平静道:“诺,谨遵夫子之命!”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孟子的学问,本就介于理论和实用之间,虽然这些年逐渐有些跑偏,染上了和鲁儒一样拍马屁、说大话的习惯,但只是调整一下方向,增加些实用主义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不算难事......

儒家各派对李承乾的话反应不一,但大体上都和鲁儒、孟子差不多,唯二两个例外,就是新儒和荀子了。

这两家本来就是经世派,荀子学派更是儒家内部最主张“实践出真知”的一群人。

对于李承乾的态度,他们没觉得有丝毫不妥,反而都欢欣鼓舞,喜不自胜,一边赞颂“陛下圣明”,一边用挑衅的目光看着其他儒家分支。

......

李承乾坐在御座上,将儒家各派的反应都看在眼里,满意地点点头,对杨师道吩咐道:“杨卿,继续吧。”

杨师道躬身应是,转身面对诸子百家,朗声道:“请黄老贤达登台明道。”

房铎从座位上起身,神情严肃地朝演讲台走去。

他很清楚,从皇帝说出刚才那番话开始,明道之争的风向就已经变了。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大言炎炎,虚言欺世之辈,诸子百家一定会使出浑身解数,来为难接下来登场的学派。

而黄老学,将成为第一个接受考验的学派。

……

现实和房铎预料的一样,自他登台开始,诸子百家就像喝了兴奋剂一样,各种尖锐问题被接连提出来,各家各派的黑历史都被抖落的一干二净,尤其以儒家内部各派系之间的冲突最为激烈。

除了已经上过场的鲁儒和新儒,剩下的儒家各个分支混战成了一团。

谷梁春秋看不上公羊春秋。

北方诗派瞧不起南方诗派。

孟子学派和荀子学派更是从老祖宗那一辈起就互相看不顺眼。

就连刚刚朝儒家靠拢,看似儒学,实为杂家的重民派,也因为卷进儒家内部争斗,被人把底裤给扒了下来。

......

诸子百家撕13强度之高,让围观的文武百官,王侯公卿看着一愣一愣的同时,也对当今天子的威权有了新的认识。

“小王今日方知,天子之威竟至于斯!”

人群中,刚刚回到长安的蜀王李愔心有余悸地说道。

想当年,他和现在这位皇帝大兄的关系可不太好。

有一次李承乾微服出游,恰好遇上李愔府上的仆从纵马伤人。

然后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承乾直接让长安令将那人发配边塞充军,同时还以长兄的身份关了李愔一个月的禁闭。

因为那件事,李愔始终和李承乾不对付,甚至还曾经撺掇李恪去和李承乾争储君之位。

【好在当年大兄(李恪)没有听我的意见,否则今日我兄弟二人怕是早已成了泉下野鬼,哪能像今日这般享受荣华富贵。】

想到昨天皇帝还有说有笑地跟自己聊起当年往事,李愔突然觉得脖子后面凉嗖嗖的,心中对李承乾的畏惧更深了几分。

没办法,皇帝积威如此,试问谁不害怕?

人群中,陈国公侯君集心虚地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李愔当年只是对李承乾有不满,二人从始至终都没有正面冲突。

然而他当年可是跟李承乾斗了好几场,甚至曾经和魏王李泰联手,想要把李承乾从太子之位上拽下来!

幸好他在最后关头站队站的漂亮,给自己找了块护身符。

如若不然,就凭他曾经对李承乾做过的那些事,恐怕连具全尸都留不下,就连上谷侯氏,也要受他牵连。

【吾最近确实有些放肆,日后要小心些,千万不可恶了天子,否则只怕要糟......】侯君集在心里小声告诫着自己。

前两个月,他已经得到皇帝的承诺,今年年末封王的名单里有他一个。

因为这事儿,侯君集隐藏了几年的小尾巴又翘了起来,颇有要重新成为当年那个陈国公的意思。

家里人为此劝了他好几次,他都没有放在心上。

如今看来,还是低调一点的好,低调保平安。

......

不仅大唐的公卿官员被李承乾的威势吓了一跳,就是那些懵懵懂懂的外藩,此时也都是心中惴惴。

和侯君集一起来到长安朝觐天子的濛池可汗拔和那拍了拍自己老迈的心脏,暗道侥幸。

如果他当初没有果断跪舔,只怕今日草原就要成为人间炼狱了。

有这样能力与威望兼备的统治者,这个世界上,将再没有任何人和国家能与大唐为敌。

看着御座上李承乾那还算年轻的面庞,拔和那心里十分纠结:【我哥施部真的要永远成为大唐附庸,为李氏镇守西部边陲了吗?】

在刚刚结束的那场大战中,拔和那被侯君集坑到尿血。

连番大战下来,哥施部的勇士几乎折损了一半。

但那并没有浇灭拔和那的野心,他依旧幻想着有一天哥施部能够重新崛起,称霸草原。

然而,今天看到李承乾的表现,拔和那突然对哥施部的将来失去了信心。

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势”,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势”!

只要有这种“势”在,大唐就永远是天朝上国,万邦领袖!

谁也无法改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