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张燕归降袁绍膨胀

太行山,在并州和冀州的交界地带,由南向北,绵延不断,一直到幽州。

自黄巾之乱后,这里便盘踞着一股强大的力量,黑山军。

开始,大汉朝廷并没有引起注意,号称百万之师的张角都败了,张燕又算得了什么?

这些贼匪听起来兵马非常多,可那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可是没想到,随着黄巾残匪陆续来投,张燕的实力越来越大,十几万大军,几十员战将,上百万百姓。

大汉朝廷终于意识到了张燕的威胁,派兵去征讨。

可是那个时候的张燕,借助太行八陉,将整个太行山防守的如铁桶一般。

无奈之下,朝廷只能招安,封张燕为平难中郎将。

乱世到来,张燕当然会有想法。

在冀州、并州、幽州等地,与袁绍、公孙瓒形成鼎足三分之势。

可是后来公孙瓒被袁绍灭了,张燕失去了强大的后盾,便盘踞在太行山中,不轻易与袁绍发生冲突。

现在,张燕的麾下有十万兵马,其中五万精兵,几十万百姓,将领有刘石、孙轻、王当、左校、李大目、于氐根等。

这样的实力其实已经很强了,但现在,北方公孙瓒已经被灭,张燕独自要对抗袁绍,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虽然说他现在也有朝廷命官的身份,也有一些世家支持,但和袁绍的家底背景比起来,差的太远。

袁绍派荀谌来太行山,目的张燕当然清楚,就是劝他归降。

因此,张燕将他麾下的那些将领全部召集来,商议对策。

众人到了议事大厅,张燕将荀谌要来的消息以及他所来的目的,向众人说了一遍。

“渠帅,依我之见,还是和上一次一样,我们答应他们的条件,但不离开太行山!”于氐根说。

他是氐族人,自然不愿意离开大山。

“这一次与上一次不同!”张燕摇了摇头,“如果我们归降袁绍,他绝不会让我们继续呆在太行山,必须要听从袁绍的命令!”

汉灵帝当年招安,注重的是面子,只要自己接受其封赏便行。

可是,袁绍注重的是利益,自己的这近百万人口,还有十万兵马,必须要交出去。

“想让我们听他的命令,不行!”左校一听,马上反对,在太行山上多自由啊!

“袁绍这一次是先礼后兵,如果我们不听从,那太行山便永无宁日!”孙轻说。

“难道还怕他不成?”左校的声音更大了,“太行八陉,易守难攻,我们不是没和袁绍打过,他能奈我何!”

“上一次因为有公孙瓒牵制住了袁绍的大军,我们才能与之对抗,现在袁绍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况且他和曹操、孙策结成了盟友,大军几十万,我们根本守不住。依我之见,我们还是归降袁绍,他现在最大的敌人是南方的张绣,而我们也有机会建功立业!”王当显然看的还是比较远的。

听完王当的这番话,众人都思索起来。

如今虽然还是大汉天下,可已经形成了诸侯割据,最终是互相攻伐,如春秋战国时期,弱肉强食。

而他们的实力,终究比不过袁绍和曹操,与其最后被剿灭,倒还不如择主而事。

袁家四世三公,袁绍是北方最大的诸侯,他们归降,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渠帅,袁绍招降我们,是否真心?会不会有诈?”李大目说。

自从他们跟着张角起事之后,身上便被打上了叛逆的烙印,虽然现在张燕是平难中郎将,他们也都是大汉的将领。

可是袁绍一直称他们为黑山匪。

“南方张绣,占领了整个司隶地区,对大将军袁绍形成了威胁,而我们手里都有兵,有实力,袁绍招降我们,不会使诈!”张燕想了想说。

“既然如此,那我同意归降袁绍!”李大目首先表了态。

“我也同意!”孙轻说。

接下来麾下的这些将领全都表示同意归降袁绍。

第二天,荀谌来到太行山。

整个谈判非常顺利,袁绍也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

张燕被封为虎威将军,统领五万黑山军,其他的将领都被封为骑都尉,暂且在张燕军中为将。

近百万百姓前往并州、冀州、幽州等地,剩余的五万兵马编入到其他袁军之中。

张燕归降,让袁绍心情大好。

凭空增加了十万兵马,近百万百姓,河东之战失利的阴霾一扫而光,他迅速将沮授、郭图、逄纪、荀谌、审配、田丰等一众谋士都召集到大将军府议事。

“本将军欲出兵河东,讨伐西凉余孽张绣,不知诸位有何良策!”袁绍直接给出了论调,表明了态度。

众人听了袁绍的话之后,在底下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出兵河东攻打张绣,其实,他们这些谋士早就在计划了。

主公与曹操和孙策结盟,不就是为了攻打河东,占领洛阳吗?

而且这一次,张燕归降,让他们实力大增。

不仅仅是增加了十万兵马,没有后顾之忧,而且他们也不用和以前一样留下重兵镇守冀州、幽州等地。

“主公,张绣在河东、河内、河南等地集结了十万大军,属下以为我们可出兵三十万,以绝对的兵力优势,横扫整个司隶地区。”许攸站了起来,向袁绍行了一礼,高声说道。

“三十万大军?”

所有的谋士,包括袁绍,听了之后心里都是一惊。

袁绍虽然有实力,可一下子出兵三十万,也是有压力的。

“子远,出动三十万大军,消耗的粮草非常多,恐怕……”审配第一个反对。

“正南,我们出动三十万,并不是立刻就要出兵,而要等到今年秋收之后。这几年,冀州、幽州、青州、粮食都是大丰收,并州的收成也不错,而我们以前积攒的粮草也很充足。今年秋收之后,从各地调集粮草,完全可以支撑三十万大军的供给。”许攸说。

“这倒也是!”袁绍听了许攸的话之后,点了点头。

“主公,河东之战不会一蹴而就,我们出动三十万大军,张绣也必然会调兵遣将,这样的一场大决战,可能会持续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消耗的粮草量也会越来越大!”荀谌有些担心的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