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大米50kg装的100袋。

糯米、黑米、糙米、薏米、小米25kg装的各50袋。

面粉50kg装的100袋。

各色食用油、调味料、密封包装的锅底料……泡面、酸辣粉、自热米饭、自热火锅……

种类不一的茶包:清热解渴有金桔柠檬、金桔百香果、百香果柠檬等,清热养生有桑葚枸杞、菊花枸杞、金银花枸杞等,还有不少顺便买的花茶。

写完茶包种类,沈落拿起手边的冰镇桑葚杨梅汁喝了口,沁人心脾的凉爽和酸酸甜甜的口感让他不禁微微眯起漂亮的眼睛。

冰镇果汁的冲泡原料来自野果熬成的果酱,他还往里丢了几颗储存在储物袋的新鲜桑葚、杨梅,偶尔随着果汁吸食进嘴里便是一番意外惊喜。

整理清单这事的确枯燥,不过静下心看着囤积的东西越攒越多也是一件非常满足的事。

他揉揉手腕继续往下写。唉,大学毕业后好久没拿过笔,字都变丑不少。

宰杀好的大肥猪20头,另加单买的各个部位若干斤。

宰杀好的小肥羊20只,另加单买的各个部位若干斤。

宰杀好的鸡鸭各100只。

以及大量鸡肠、鸭肠、猪肠,鸡血、鸭血、猪血……

5加仑装的大桶桶装水若干,没拆箱的成品饮料和牛奶若干,分批从各个奶茶店买回来的各类果汁、奶茶若干,果汁粉、奶茶粉若干……

囤的东西太多,直到祁梅上楼敲门沈落都没写完。

“小落,在忙啊?”祁梅征询的声音隔着房门传来。

沈落停笔,合拢记账的笔记本收进储物袋,起身先绕去将衣柜门关上,然后走到门口打开门:“没有,有事吗?”

祁梅站在门口说:“大门外有人来了,就是住我们隔壁姓耿的那个,他身边还跟着个和他年纪差不多大的女人。那女人说昨晚好像看到沈先生和小玲回来了,今天上门打个招呼。”

“年纪差不多大的应该是耿叔的老婆,”沈落先回答,“爸妈不是出门去买菜了么?”

祁梅:“我跟你爸也是这么回答她的,她说他们俩进屋坐着等会儿。”

那就是有别的事。

他带拢门跟祁梅下楼:“人在楼下?”

祁梅有点拘谨地抿抿唇:“没,我们没给他们开门,上来问问你怎么处理。”

她和丈夫一致认为那个姓耿的男人不怀好意,别看面上时常笑眯眯的,指不定心里怎么想着看他们家笑话呢!

“谨慎点好,”沈落清楚父母在这儿住着内心其实是不安的,所以找着机会就会肯定他们、夸他们,“现在情况越来越危险,谨慎一点是对的。”

到了楼下,他又把同样意思的话对他爸说了遍,见两人都恢复平时的状态才开门放耿叔和他老婆进来。

因为要种菜养兔,客厅基本上一直开着空调,他们一家日常也是在客厅待的时候更多。

耿家夫妻一进大门来到客厅,耿同业便装模作样摸出手巾擦脸上的汗——室外确实是热,但耿同业这番动作绝对是做给他们看的。

沈落只当没看到,让不自在的父母回房间休息,他自己去接了两杯水请两人坐下。

“外面天气这么热,耿叔和廖姨怎么来了?”他坐在沙发对面问。

廖倩端着纸杯喝水,耿同业笑呵呵的:“昨晚隔着窗户看见一辆货车开进了你家车库,我们猜是沈总两口子回来了,过来打声招呼。”

沈落笑:“爸妈出门买菜了,还没回来。”

耿同业语气和善:“没事,叔叔先跟你聊聊天。”看了眼沈正国夫妻房间的方向:“你爸妈、”

他像是突然意识到有歧义般,立刻顿住改口:“我是说你亲生父母还住这儿呢?他们应该和沈总、付总相处的挺好吧。”

又来了,又来了。

靠着岳父的耿同业好歹也是个老总,不去专心搞事业,怎么净对别人家的事感兴趣?你私下八卦就八卦,没人管得着,偏偏又要追问到当事人脸上来。

这不是欠收拾?

当代年轻人可不会看你年纪大就让着你。沈落笑意淡了淡:“还不错,至少比耿叔您家和周家的情况好得多。”

周家是耿同业的亲家。

耿同业和妻子生了一儿一女,大约七八年前,他们把大女儿嫁到了周家去。

当年的周家条件比耿家好得多,耿同业但凡提起周家女婿便赞不绝口,连带不怎么喜爱的女儿也能夸上两句。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不出三年周家公司就因为决策失误破产了,此后耿同业对周家和女儿的态度是急转直下。

要知道周家没倒下之前可是帮扶过耿同业不少,他们一朝败落耿同业就翻脸不认人,能对耿同业有什么好评价?

耿同业听了这话,脸上的虚伪笑容当即有点挂不住:“你听周围的人胡说的吧,我们两家的事不是外面传的那样,小孩子别听风就是雨。”

沈落笑意不变看着对方,眼里不闪不避透出一个意思:那我们家什么情况又关你屁事?

“咳,不说这些了,”听到这里的廖倩放下水杯岔开话题,假做好奇,“你爸妈昨晚开了那么大一辆货车回来,买了什么啊?”

当然,也可能是真好奇。两人一进客厅就看到了摆在客厅的大冰柜,屋里堆不下的桶装下也放了十来桶在角落里。

沈落言简意赅没透露太多:“一些吃的用的。天气这么热,多买点回来放着,免得经常需要出门。”

这时门口传来开锁的声音,他抬头一瞥,是买菜的父母回来了,便起身说:“我爸妈回来了,我去叫他们过来。”

他将父母叫来招呼客人,自己无事一身轻地回楼上,等耿同业夫妻走后才重新下楼。

在屋里看电视的沈正国和祁梅也从房间出来。

沈落问爸妈:“耿家来干嘛的?”鬼才信是专门打招呼。

付玲正打开冰箱把方才为了招待客人全塞进保鲜室的食材拿出来整理。

她给过来搭手帮忙的祁梅让了个位置,把蔬菜和冷冻食品分开:“还能干什么?见我们开回来那么大一辆货车,过来打听有没有什么小道消息。”

旁边祁梅还疑惑他们家不知道什么小道消息啊,就听沈落:“你告诉他们要停水的事了?”

“你妈没那么善良,耿家跟我们关系又不好,干嘛要告诉他们!”沈正国义正辞严道。

他停下活动手脚的动作叹了句:“现在买菜也是个力气活了,刚刚超市里差点被一个大妈生生把菜从手里抢走!”

其他人都憋笑。

能被沈信义称呼大妈的人年龄肯定小不了。

笑完付玲才解释:“耿家条件不差,就算之后停水他家也能找到买水的路子,说不说影响不大。”难的是他们这个阶层下面的人。

她提起去避暑中心的经历。

说避暑中心比起沈落他们之前去看时已经有了些变化,里面多出不少那种上学睡过的上下床,床上、床下甚至地面过道都挤满了人。

有的是家里真撑不下去,有的纯粹是贪图便宜为了节省自家电费。

避暑中心修建的大,但人多了气味也大,还没有隐私和安全保证,许多人都有过带去的餐费失窃的经历。

沈落:“避暑中心供饭了?”

付玲:“许多人干脆在那住着没走,所以负责人找人搞了个食堂,自愿付费用餐。”

“那么多人挤在里面吃饭,味道别提了,”沈信义嫌弃摇头,“我们打听到国家正在计划建地下避暑点,动作快的地方已经开始动工了,我和你妈便商量着捐了一百万。”

“一百万呐!”沈正国和祁梅惊叹。

“听着多,但负责人可是一点没惊讶,可见我们不是第一个捐款的,”付玲道,“而且对方上报后说会给我们发个奖章什么的,录入公民信息档案那种。”

沈落第一反应是:“那可以多捐点。”

“阿仔不愧是我儿子,跟我想到一处去了!”沈信义欣慰地搭着沈落肩膀:“我一听就说再捐两笔,然后以你和明明的名义各又捐赠了一百万。”

沈正国祁梅夫妻听得惭愧,两个孩子,一个是他们生的,一个是他们养的,他们能帮上的却不多。

好在夫妻俩不喜欢怨天尤人,他们尽力给了自己最好的便无愧于心。

沈正国问:“那奖章有什么用?”

“不知道,”沈信义摇头,“但管他呢,有用更好,没用就当花钱买个心安。”

他和老婆打拼到今天,家里不缺钱用,本来他们还想过要不要给沈正国夫妻也捐一份,反正是捐给国家的,钱也没到两人手里。

但考虑到夫妻两人恐怕会因为这份恩情日夜难安才最终作罢。

说完捐款,话题再度拉回当下。

沈信义说超市的新鲜食材刚一运来就被迅速抢购一空,有些整天待在那蹭空调的人每次运来都抢,抢回去有的囤着、有的高价转卖,让好些专门来买菜的人根本抢不到。

他推测恐怕再过不久新鲜肉蔬也要跟着限购。

他们聚在客厅聊天说话,沈其明的电话就是在这时打来的。

沈其明在手机里冷静而快速道:“我从导师那里得到准确消息,国家要开始推行限时用水措施了,实行时间是六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