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吃过的学校食堂

学校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整吃的,食堂就成了校内的一处基本配置,几乎每个大中小型院校都会见到。

我一直到高中都是在家乡的城市就读,由于学校离家近,一般都是回家吃饭,第一次真正在学校食堂用餐是在高中的时候,偶尔的中午会留在学校。餐厅占了篮球场西边二楼整个一层的面积,一侧是打饭的窗口,一侧是排列整齐的桌椅。由于是全日制学校的原故,于是就会产生一项奇观,以第四节课下课铃声为界,响铃之前学校食堂里面是很安静的,铃声过后片刻便会传来急促上楼的脚步声,有同学呼呼的就跑来,接着便是越来越多的同学,也就是十分钟左右食堂里便会迎来峰值,几乎每一个打饭的窗口都要被挤破的阵势。没有人员疏导,大家也都不去排队,就那么在窗口前面挤来挤去,吵吵嚷嚷的喊话要打饭的品种,里面负责打饭的帮厨就只管打饭,不管什么的先来后到,总之就有些乱七八糟,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会产生那些个着急来打饭的同学了,早一些趁着人少,不然就要跟着人群去挤了。

我在高中那会儿是很文静的,关于挤食堂这种事就觉得非常头疼,经常会觉得好些个人没有素质,还遇到过男生跟女生挤的,当时是觉得讨厌死了,现在想来那会儿还都是些孩子。老师也知道食堂窗口少,去吃饭的人又多,于是有些担任最后一堂课的老师就会给我们提前个一两分钟下课,尤其是体育课的时候会更宽松一些。遇到正常上课或者有事需要处理的时候我便会与关系好的同学晚一些过去,这样也不会太拥挤。

再说食堂里的伙食,很真切的一点就是大锅饭没有小灶来的精致,但是这么个地方就是适合大锅饭的地方,不同的人口味偏向也不一样,于是就会经常听到同学间讨论学校食堂里的饭多么多么的难吃,讨论学校门口新开了家什么什么餐厅,也有甚者中午骑自行车跑远路去寻美食的。当然不能就此就评说嘴刁什么的,另一个角度看也能理解成是对美食的追求。这是拿现在的想法去看待,那个时候的话就是更纯粹一些。

食堂经营的品种也就那么几类,卤面、三角饼、烩面、包子、粥、馒头、套餐米饭等等之类大众餐饮,我那时候对吃的不怎么挑,相对于大家考究的好吃不好吃,只要不是特别难以下咽我都没觉着怎么,一连四节课脑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力加上体力劳动,到了吃饭的点儿肚子就饿扁了,速速的来顿饱饭是件美事,然后同学们看我吃饭都挺香,也是那句老话,饿了吃什么都香。不过我也遇到过难吃的时候,有次去吃卤面,面很黏,然后就觉得特别难吃,应该是那天的面没蒸熟,碰巧了我又没有对食物生熟分界线特别明确的概念,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是这样。还有次就是汤,和一个关系很好的女同学一起喝的那汤,喝了几口觉得怪怪的,她当时也觉得怪怪的,形容起来的话就像是原本的汤里掺进去了洗洁精,一股洗洁精与汤混合的味道,而且浓度还很大。我俩这么认为的时候就开始胡思乱想了,想是洗完的时候那碗过了洗洁精就没用清水冲洗之类的越想越恶心。

当然这些个小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人多量大,厨房的人手也比较杂乱,饮食卫生的保障就难说了,去别处的餐饮大多也都是这样,基本都是大毛病没有,小细节残留,所以后厨是最好不要去观看的,真正的星级食堂又有几个呢。

关于食堂的座椅,设计者很客观的设计成了固定式的,也是的,那么多人来来回回,如若不是固定在地上,肯定是被拉的到处都是,餐后光是收拾桌椅也得不少费劲。省了拉桌子的麻烦却没有提高桌面清洁的程度,去吃饭的时候经常看到桌面都是油乎乎的,要么有时候是潮湿的。我会随身带上纸巾先把桌子需要占用的那块儿地方先擦一擦,这么一来用餐的时候心情也会好一些,这个习惯到现在也是这样,还有就是会先查看桌子清洁程度再决定要不要把手臂放上去。即便是这样到了用餐高峰时期也是基本没位置的。

接着到了大学,接触到了远离家乡的大学食堂。两栋楼一共六个餐厅的组合食堂顿时就把我震惊了,瞬间碾压了高中学校那一层楼的小地方。六个食堂经营的菜品各有特色,在学长那边听闻一些,然后就是我们自己去摸索。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四个普通食堂经营的就是日常的大众饮食,餐标比较大众化,三层的两个食堂要高级一些,出售的餐品品相和口感都要好一些,还有类似饭店可以点菜的卡座区域,价位也高一些。我们一天换一个食堂一天换一个餐品的节奏,很快就把各个窗口的底细摸索清楚了,特别是经常光顾的那四个普通餐厅,我们还排列出了每个餐厅好吃的东西,不过再好吃的天天吃也会吃腻,换来换去也就是那样了,少了很多初到时候的新

(本章未完,请翻页)

鲜感,更多的是融入到了大学生活的氛围。当然没了太多学习压力的我对吃上也开始了一些小讲究,偶尔的我会和三两好友去三楼食堂改善一下,点个餐什么的。但是节俭依旧是当时比较注重的事,身边的同学们大多也都是很节俭的,这也是我们宿舍的好风气。记得当时三楼餐厅在冬季推出了燃料小锅仔,就是那种一个小锅下面架上支架,支架里点燃的固体酒精燃料给锅仔一直加温,一般都是两三个人一个锅,我们特别喜欢吃那个,冬季里吃那个很暖和,还有就是有趣,餐前准备一些在宿舍摘洗干净的蔬菜,备上矿泉水和方便面,带锅滚水开捞起一些后便开始往里加料,随时查看锅底的酒精状况,固体酒精的燃烧时间是有限的,得赶在火灭之前给锅里的东西煮熟了,一般都没有偏差,这样一来主食都不用要了,还吃的特美。当然这不被认为是件光彩的事,心虚的我们会坐在餐厅的角落或是没人的卡座这么干,现在想起来也是回味无穷,等年级大的时候再和同学们说起这事儿就又是另一种风景。

大学的六个食堂虽然各有特色,但却出现了神奇一致的一种餐品...三角饼,和高中食堂里卖的三角饼一样,一个大饼切成好几块儿,披萨的形状面饼的味道。我喜欢用三角饼卷烤肠,高中时候研究出来的,烤肠放在中间,有辣椒粉了就撒点儿,三角饼包裹烤肠卷的紧实一些,一口下去咬不到烤肠,因为三角饼的大尾巴宽度比烤肠要长,第二口就差不多了,紧实的面饼混合烤肠的味道非常的好,再咬一口就该换头咬了,因为另一头的面饼还空着一部分呢,不想啃到最后留下面饼的记忆,待两头的空心面饼都啃完了最后一口面饼加烤肠的口感便可以多回味一下。三角饼的吃法和三角饼的普及曾经拿到宿舍里相互讨论过,大家竟神奇的说自己中学时代的食堂中都有这种饼,也分享了各种吃的方式。

当高中时候在学校食堂的偶尔就餐变成大学时候在学校食堂的一日三餐,不由心中偶尔也会有对食堂食物的不满,有时候去校门口小餐厅改善,有时候跟宿舍同学一起在宿舍泡面。多年之后再次回想起来竟又有了初到食堂的新鲜,放学铃声后的思念。那不仅是一种味道的记忆,还有一种时光的情怀。计划着安排个时间喊上有空的同学再回学校走走,在学校餐厅吃上一顿,不知道小锅仔还有没有了,不过我想那神奇的三角饼肯定会在,那就再卷个烤肠啃一啃。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