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冤家路不宽

“笔架山,正气观。”

“啊?我还头次听到这个道观呢,咱江南市有这地方?”

“在城郊,很偏远了,来的话只能乘固定路线的来回中巴。但也没必要来,因为我们山上没有什么。来山上的都是买东西的或者来看病的。”

“啊……这样么……”

两人走下楼梯,边走边聊,一直到小区门口才作别。

姜霁雅说要给季莱打车,季莱摆摆手,说他走回去。

两人加了联系方式。

拿出手机时,季莱才发现,有个人加了他。

点开一看,原来是闵阖阙。

他通过请求后备注了“三门女警”。

姜霁雅回到屋子里,又问了外婆很多问题。

外婆却闭口不答。

直到门再次打开,一道身影走了进来。

姜霁雅看到来人时,扑了过去:“外公~”

“诶~霁雅真乖~”

外婆道:“今天怎么下班这么早?”

“刚遇到了一桩案子,回来吃点饭,好回去审一下。”刘局长说道。

“那一会儿把红花油带上。”

“红花油?你干嘛买这种没用的东西?都说了,有事就去医院。”

“你不是关节炎又犯了吗?这有用——霁雅,给你外公胳膊抹上。”

刘局虽然一万个不愿意,但看在外孙女的份上,还是接受了。

他那纳闷,怎么这么巧,刚刚才说到这事儿,现在回家就直接碰上了。

这红花油看起来像是油,其实颇为黏稠,质感更有点像酥油。

涂在肩膀上后,外皮凉飕飕的,很快里头却暖乎起来。

刘局顿觉原本仿佛内部铁锈一般的肩膀,缓和了很多,不那么疼了。

“诶?你这红花油有点意思啊,哪里买的?”

“跟我说说呢。”

“回头我批发个几箱,给局里都发一发。”

“干我们这行的,上了年纪,就很容易这样,难受。”

姜霁雅要说什么,却被外婆抢道:“一瓶一千二,我从朋友那拿的,你要吗?”

刘局长吓了一跳:“什么鬼东西,这么贵?抢钱啊!”

“你别管钱,咱家不缺这个钱,就问你,有没有用。”

刘局长对于自己老婆还是很有耐心的。

他转了下自己胳膊肘道:“有……”

“有就行了,你拿去用吧。”

“这就算有用也严重溢价了啊,你是不是被人骗了?”刘局道:“一千二一瓶,我一千二、我一千二……我一千二买六味地黄丸都一箱了!”

“那六味地黄丸有用吗?”

“我这是关节炎……我比喻啊,比喻你懂吗?”

“那你需要六味地黄丸吗?”

“我……”刘局老脸一红道:“我不需要那个。”

“行了,别磨叽,吃饭吧。”

两口子吵吵嘴,惹得旁边看热闹的外孙女咯咯笑。

日子就是如此平静,看起来也没别的毛病。

季莱回到道观有些晚了,但一路没有大碍。

至于事情,回来路上,他已经对师父汇报了整个经过。

师父没说什么,只说了一个“好”字。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老头许阳炎正接受着地方电视台记者独家采访。

老头先是带着记者参观了整个道观,边走边讲述师徒的日常。

在老头三寸不烂之舌下,记者都被带着弯弯绕绕了进去。

画面里数次“无意间”拍到了“正气酿”。

等季莱回去时,手脚快的记者早已发了快讯,开始对采集来的素材进行剪辑。

并不知道这一切的季莱,只知道隔天开始,来观里买酒,买腊肉腊肠,腊鸡腊鹅,咸鹅蛋,茶叶的人多了不少,周围村民也会特地上山求买些蔬菜什么。

观里的米酒正气酿鲜酒自是不必多说,但凡尝过一次,都会念念不忘。

当然,今年鲜酒也因此比往年卖得更快些。

这让师徒两个正好能撑出时间再做一批。

本来,每个季节交替之时,可以做的酒次并不少。

但酒熟需要时间,熟了之后不可能马上卖出去,存储也占地方,需要时间清空。

现在提前清空了不说,熟成酒和陈酿也卖了不少。

先前做的葡萄汽酒和葡萄甜酒也能开卖了。

销路仿佛一下打开,短期内道观人来人往,日进斗金,好不热闹。

季莱觉得奇怪。

老头告诉他,每年都有淡季旺季,不奇怪。

当然,事无百样好。

附近村民有不少老头老太,竟然上山烧香。

老道士看着这些上山烧香的人,都觉得头大。

直言观内不烧香。

村民以为要买观内的香,虽然有些怨言,却也愿意掏钱。

可弄了半天,弄明白正气观内不能烧香的规矩后也就释然了。

那怎么办呢?

村民们带都带来了,总不能再提着十几斤大香下山吧?

……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